九游体育 (中国)官方网站-官网入口-JIUYOU SPORTS

九游体育-瓦尔姆多兑现承诺,马刺胜券在握:森林狼力拼湖人重生

九游娱乐    2025-07-31    9

??可听专访音频

  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!自可汗开创的翻转课堂伊始,经历MOOC时代,到如今多样化的教育创业生态群,技术与教育从20世纪的此进彼退的赛跑,转变为如今技术与教育的并肩协助。然而,教育分层却成为社会分化的主要推手。无论是中国高考指挥棒和素质教育政策的悖论,还是美国关于联邦政府在公立学校中角色的争议,市场的力量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逐渐成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主角。市场的逻辑不仅在实体教育中蔓延,如中国沿海城市私立学校的兴起,美国私立精英大学的举世瞩目;正在暗流涌动的、以市场逻辑推动的教育数字化,将给21世纪的学习者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。针对这一系列问题,对话两届密歇根州长詹妮弗·葛兰荷姆(Jennifer Granholm)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

  葛兰荷姆出生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,四岁随父母来到加州。她本科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分校,在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。2003年1月1日,葛兰荷姆成为密歇根州第一位女州长,2006年大败安利集团(Amway)首席执行官Dick DeVos,获得州长连任。葛兰荷姆执政期间,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,同时在2008-2010年,带领密歇根汽车产业脱离危机。葛兰荷姆在2012年奥巴马总统连任和2016年希拉里竞选中,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  

  本期羊说对话密歇根前州长詹妮弗·葛兰荷姆。我们谈论教育与科技在20世纪的内在关系,教育的数字化和全球学习者的机遇与挑战,教育的公平,美国梦与盖茨比曲线,社会分层和??机器人税。葛兰荷姆和本人在对话中,谈到了一些非常好的书,相互之间做了推荐。有意思的是,葛兰荷姆和她的老公Daniel Mulhern谈到我推荐给她的《未来简史》时,他老公正好听完作者赫拉利(Yuval Harari ) 此前写的《人类简史》的播客。羊说倡导的“知识社交”的美好愿景,在这里得到了体现。

  

葛兰荷姆州长、羊说与德国总理默克尔??

专访中文翻译

开头寒暄

(可略过)

  葛兰荷姆:你好。

  向杨:你好。

  葛兰荷姆:抱歉,耽搁了一会儿。

  向杨:没关系,很高兴见到你。

  葛兰荷姆:真是太对不起了,我刚才在录制播客。

  向杨:没关系,我听说了。

  葛兰荷姆:不好意思。

  向杨:这期播客一定很重要。[笑]

  葛兰荷姆:是的。

  向杨:肯定很辛苦吧。

  葛兰荷姆:不辛苦,录播客挺振奋精神的。

  向杨:精神振奋?太棒了!

  葛兰荷姆:不过他开始得有点晚,所以我们耽搁了一会儿,实在抱歉。那么今天的安排是什么,你的计划是什么?

  向杨:我准备了几个问题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不过首先我简单做个自我介绍。我叫向杨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我在上次的活动现场问了你关于中西部煤矿工人的问题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你当时还提到你去了中国,说到当地一个中国官员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一事显得信心满满。[葛兰荷姆:没错,没错。]

  葛兰荷姆:嗯,是的。中国在这个方面(清洁能源)也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,非常了不起。

  向杨:我也给很多中国孩子授课。

  葛兰荷姆:哦?

  向杨:目前,我在读博。

  葛兰荷姆:了不起。

  向杨:攻读社会学博士,不过我也做教育。[葛兰荷姆:很不错!] 我做教育有8年了,所以我有一些问题是关于在美国教育的数字化。[葛兰荷姆:哦?是嘛?很好。] 希望你能从创造就业方面谈谈这些问题。

  葛兰荷姆:嗯。具体是怎样的?举个例子吧。

  向杨:好的,事实上我准备了三个问题。[笑]

  葛兰荷姆:好的。你开始之前,我先问一下你,你是一名博士生。[向杨:是的。] 你在哪儿做研究,多长时间了?什么时候结束在芝加哥的学习?

  向杨:我现在才是第一年读博—

  葛兰荷姆:噢,你才刚开始,很不错。

  向杨:是的,刚开始。[葛兰荷姆:很赞。] 我的硕士也是在这儿读的。

  葛兰荷姆:是嘛!

  向杨:我硕士学的是政治科学。

  葛兰荷姆:嗯,那你自己是否有个清楚的定位——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——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自己博士论文要研究哪个方面,也清楚你想要研究的东西。

  向杨:可能有两个方向。一个是政治学,国际关系,[葛兰荷姆:嗯。] 我是说中美之间的。

  葛兰荷姆:哦,很不错。

  向杨:另一个方向可能是教育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我做教育做了很长时间,我想我准备的问题也是和教育有关的。

  葛兰荷姆:好的!那咱们开始[笑] 。

***

  向杨:第一个问题关于教育和技术。从去年的选举中,以及持续的反全球化浪潮中,我观察到的一个基本见解就是,教育与技术之间有一场竞赛。来自哈佛的两位经济学克劳蒂娅·戈尔汀(Claudia Goldin)和劳伦斯·卡茨(Laurence Katz)详细考察了这一点。二十世纪上半叶,教育的步伐领先于科技,使得经济不平等现象大幅度下降。但是在过去的三、四十年里,技术发展远远跑在了教育的前面,导致近来不平等加剧。所以我们先把这个比喻映入脑海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那么从密歇根州州长的视角出发,你怎么看待这种教育和技术间颇有对抗意味的观点?

  

  葛兰荷姆:呃,要我说呢,我完全同意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超教育。你所说的“教育”是指教育制度,对吧?

  向杨:是的。

  葛兰荷姆:就好比,你知道K-12到大学以及所有这些吧。(注:K-12,也称"k twelve," "k through twelve" or "k to twelve", 指的是在印度、美国、加拿大、南韩、土耳其、菲律宾、埃及、澳大利亚、阿富汗和伊朗等国内,上大学前所接受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。其全称为“kindergarten (K) for 4- to 6-year-olds through twelfth grade (12) for 17- to 19-year-olds”。有时候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也会使用P-12这一说法,指的是K-12加上学前教育的总和)[向杨:是的。] 而且,教育制度本身在对技术做出回应时,也并没有做到将技术的好处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学习中来,是吧?[向杨:是的。] 所以,对我而言,我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托马斯·弗里德曼的那本书(注:托马斯·洛伦·弗里德曼,犹太裔美国新闻记者、民主党人、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,代表作《世界是平的》。普利策新闻奖的三届获奖者。羊说曾就川普的推特治国问题向弗里德曼提过问,详见:对话|托马斯·弗里德曼 VS. 肖恩·斯派塞)——[向杨:嗯。] 我推荐你读读——

  

  向杨:是那本《抱歉,来晚了》?

  葛兰荷姆:应该是《谢谢你来晚了》,你读过吗?

  向杨:我买了那本书。

  葛兰荷姆:哦,那你应该读一下—

  

  向杨:有三种趋势—像是,他总是非常的—[笑]

  葛兰荷姆:弗里德曼总是——不过我一直注意到了一件事——而且这一点也是嵌入在你的问题中的——对我而言,是开眼界的事,就是各个技术平台,它们的建立是彼此叠加的。[向杨:是的。] 所以我们所处的节骨眼技术是以这个趋势(指数级)发展的,[向杨:是的。] 而我们人类对技术的吸收确是这个趋势(线性)。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吸收技术当然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制度没有跟上。技术——人类需要14年才能完全吸收新的技术平台。[向杨:嗯。] 而每七年就会有新技术平台推出。所以我们就这样不断被甩开。因此问题在于,就教育而言,如何让学生具备使用技术的技能,从而能更好地学习?[向杨:是的。] 而不是说…比如说,不是仅仅让他们记住世界各国的首都[向杨:嗯。] 要如何教他们如何获取信息——甚至最好是,因为首都是一成不变的,要教他们怎样在信息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里获取信息?

  

  向杨:是的,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,叫“搜商”。

  葛兰荷姆:对,没错,就是这个词。

  向杨:搜索的能力。

  葛兰荷姆:搜索能力,使用技术的能力。对于制造业的从业人员,相同的比较也可以用来教导他们使用机器人,升级这些人的技能。[向杨:嗯。]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——我们还没有到这一步。[向杨:是的。] 我觉得我们还没搞明白。还没有吸收它。我认为这些制度吧——我是说,你的这些美丽的老建筑,这些大学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,有的可能都几个世纪了,[向杨:嗯。]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一直没变。

  向杨:很多社会学系的教授都谈到了教育制度,尤其是高等教育,认为未来高等教育会发生重大重组,因为现在的教育模式是不可持续的。[葛兰荷姆:对。] 高等教育的成本太高了,我的意思是,有很多很多的在线资源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。

  葛兰荷姆:是的,没错。

  

***

  向杨:这就可以引出我的第二个问题,关于教育的数字化。我找到了一些数据,关于教育在全世界的产业化。全球有近3亿活跃学习者,其中8000万人在中国。[葛兰荷姆:是么。] 作为一名中国老师,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看到中国的父母像军备竞赛一样将资源投入到子女教育中,这是非常惊人的。[葛兰荷姆:天哪!] 我相信[东亚]文化是一部分因素,但主要是因为父母比以前更富裕了,而且关心孩子成长,希望他们未来更有竞争力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总之,这一点很了不起。

  

  葛兰荷姆:我能不能问一下那8000万,还有数字化。具体是怎样的?教育数字化在中国是如何体现的?

  向杨:首先,在中国,有一个神奇的平台,人们可以借助它进行数字化教学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就是微信。

  葛兰荷姆:微信?

  向杨:是的,微信。我认为它发展得比脸书快。[葛兰荷姆:是么。] 尽管它带有很多中国特色。

  

  葛兰荷姆:就是说它和社交网络平台很像,就像脸书那样?

  向杨:是的,它整合了各种功能。脸书并没有支付功能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 而微信有—

  葛兰荷姆:那你能买什么呢?你能做什么——

  向杨:什么都能买。可以——

  葛兰荷姆:噢,就是它像是亚马逊和脸书的结合体。

  向杨:是的,亚马逊和脸书。它有8亿的活跃用户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你可能无法想象人们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有多少。

  葛兰荷姆:所以在微信上,也有教育功能。

  向杨:是的。有很多有创业意识的老师在用微信搭建教学平台。在中国,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许多缝隙市场。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不同的产品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说起来很复杂。

  

可汗学院创始人Salman Khan,开创了翻转式课堂。

  葛兰荷姆:它是个私人企业?微信是个私人企业,还是说有政府——国有企业?

  向杨:政府会监管一些内容,[葛兰荷姆:内容,嗯。] 做些审查。微信在中国非常普及,利润相当大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很流行,也非常有趣。

  葛兰荷姆:就是说政府并没有占有任何成分,它完全是私人的。

  向杨:或许——

  葛兰荷姆:有一点。

  向杨:——有一些政府的成分在里头,但总体上说是一家私企。[葛兰荷姆:好的。] 这家公司的老总应该是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之一。

  

微信创始人张小龙,1969年12月生于湖南,Foxmail创始人,微信创始人,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。

  葛兰荷姆:噢,我想是的。

  向杨:嗯,它是家很大的公司。而且组织机构很复杂,你可以操作一下,可能会发现有很多机遇。

  葛兰荷姆:很好,挺酷的。

  向杨:在中国,我们谈论“时间经济”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看哪个应用会占用消费者多少时间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微信是占用最多的应用之一。

  葛兰荷姆:它吸收了所有的时间。[笑]

  向杨:几乎所有人的时间。

  葛兰荷姆:不过教育的数字化关键在于能够通过微信获得教育,微信是个普及的接口。[向杨:嗯。] 不过有没有—要是我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呢?那里的人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技术和互联网?

  向杨:呃,事实上,在中国,几乎任何地方的人都有手机。

  葛兰荷姆:噢,就是说人们用手机。

  向杨:是的。手机的品质有高有低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 不过人们的确有机会获得互联网上的信息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相比于三四十年前,这是巨大的进步。[葛兰荷姆:没错,没错。] 中国有很多国产手机公司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不仅在中国有卖,也卖给印度,还有一些其他地方。

  

锤子手机坚果Pro发布会

  葛兰荷姆:像苹果公司一样。

  向杨:不过,另一数据却说,教育数字化的比例仅有2%,现状就是这样。

  葛兰荷姆:天哪!

  向杨:所以我觉得——

  葛兰荷姆:这意味着机遇。

  向杨:是的。这听起来像是矛盾修饰法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不过教育数字化可能会解决由技术变革带来的不公平。

  

  葛兰荷姆:嗯,这很有意思。

  向杨:是的,技术又成了一个内生性变量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不过,政府在这种数字化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?

  葛兰荷姆:那么你认为政府的角色是什么?

  

  向杨: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我是说,在美国,有两个政党在争执关于政府的角色以及职权。但在中国,政府更加的——怎么说呢,像是一个黑箱。但在许多方面,中国地方政府也有些高盛集团的风格。地方政府,[葛兰荷姆:嗯。] 他们很有野心,你总是能听到那些地方党委书记会见了某些企业家。我的意思是,每个副市长,他们每年可能手里有20个项目。对于这个城市的党委书记,手里可能还有更多的项目。所以就像是高盛集团分布在多个中国城市一样。但我只想知道,美国政府在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?

  葛兰荷姆:嗯,显然,你说的没错,美国是这样的——政府在教育、权利和公共教育方面都有很强的足迹。[向杨:嗯。] 私营部门对教育也是这样。我认为整个教育制度还没有利用数字化——没有利用数字化呈现的机会。我觉得有很多人对它心存恐惧。如果我能够访问在线课程,我无法和那里的教授有联系,或者无法联系上一个我可以向其学习的学生,[向杨:嗯。]——各个大学一直反对那些大型慕课那样的公开课。[向杨:是的。] (注:MOOC, 是Massive(大规模的)、Open(开放的)、Online(在线的)、Course(课程)四个词的缩写,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。它是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。2012年,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,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,Coursera、Udacity、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,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)因为这种公开课是对传统教育商业模式的威胁。它威胁到了—

  向杨:教师工会。[笑]

  葛兰荷姆:嗯,这的确是一个威胁。[向杨:嗯。] 我想我们必须克服。我认为我们必须——我不认为这只是工会的责任,我认为这些地方的学术理事会,他们也必须把数字化视为机遇,让他们的教学触及数以百万的人。

  向杨:是的,不仅仅是在美国。

  葛兰荷姆:没错,是全世界。

  向杨:我知道有很多应用程序,像Zoom、Cisco的WebEx等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这些应用把美国的老师和中国学生连接到了一起。(注:参考最强在线会议软件 | 向老师手把手教您使用Zoom)

  葛兰荷姆:没错,很了不起!

  向杨:是的。[笑]

  葛兰荷姆:你也这么觉得吧?我觉得这很棒——我是说,这是非常前瞻的做法。我担心的是,现在的总统[特朗普]有些太——狭隘,想在美国周围修一堵墙。我很担心,很担心这一点。[笑] 但我认为他也折腾不了多长时间。[笑] 我希望如此。[笑]

  

***

  向杨:好的,那接着是第三个问题。我先说一下“盖茨比曲线”。它表现的是代际间的低流动性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社会越不公平,流动性就越差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所以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种线性关系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可以看到,美国在低流动性这个轴上处于很高的位置。

  

  葛兰荷姆:你说的“低流动性”,流动性是说从某一个收入阶梯——向上移动——还是不同于地域意义上的自由移动?

  向杨:是的,这和收入有关。[葛兰荷姆:对。] 它也和代际间的低流动性有关。有个说法很有意思:“美国的梦想并没消亡,只是迁移到了丹麦。”[笑] 很有意思。例如,某些国家,特别是一些北欧国家[葛兰荷姆:嗯。] 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和结构性变化的压力,但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平等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 这种平等在美国是见不到的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所以我的问题是,在多大程度上,我们才可以说,差异是政治造成的,而非市场造成的?

  

  葛兰荷姆:完全可以这么说。差异完全是政治造成的。我的意思是,政策塑造了一个经济体,对吧。[向杨:嗯。] 所有的这些防护措施都是由政客们提出的。如果你没有防护措施,或者如果你的防护措施向着富人,那么这一切都是为政治而设立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在这些欧洲国家和北欧国家的政客很聪明。他们已经明确地展示了人们从一个阶层跳到下一个阶层的方式。而我们没有。我们都是放手让别人做,就是涓滴效应!(注: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、滴漏效应等,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、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,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、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,带动其他领域发展和富裕,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,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。该术语起源于美国幽默作家威尔·罗杰斯(Will Rogers)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,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,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,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,最终使穷人受益;涓滴效应的中国版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“先富带后富”)我们不会干预!但这是一个政治决定。[向杨:嗯。] 这个政治决定,让顶端的人得以继续上升,而处于底层的人则做不到。这很糟糕。但是,罗伯特·里奇(Robert Reich)为这种做法大力背书。我们是,你知道——(注:罗伯特·伯纳德·莱奇(Robert Bernard Reich),美国政治评论家、教授和作家。他曾为美国总统杰拉尔德·福特(Gerald Ford)和吉米·卡特(Jimmy Carter)效力过,1993年至1997年担任克林顿总统任下的劳工部长)

  向杨:《拯救资本主义》?(注:该书出版于2015年9月,英文全称为“Saving Capitalism: For the Many, Not the Few”《拯救资本住:为了大多数,而不是少数》)

  葛兰荷姆:嗯,《拯救资本主义》

  

  向杨:是,他看起来倒是个好人。

  葛兰荷姆:他很好。他很棒。我觉得那么做完全是对的。这就是——所以这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思路,这会写进你的论文里吗?你论文中要探讨什么?你想看看数字化是否能帮助缩小这个差距,如果政治做不到的话?

  向杨:是的。它也可能扩大差距,也可能缩小差距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它的命运握在很多利益攸关方手里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政府可以发挥作用,政府也可袖手旁观,不过,结果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。

  葛兰荷姆:而且,如果你从信息数字化到,比如说,功能自动化,你也可以写作——就是说,写代码的那些人,可以编写代码规则,就好比政客制定道路规则一样。[向杨:嗯。] 对我来说,我们应该不断思考,这样才能不至于让机器人包揽一切,才能确保我们制定的这些规则能让人们有机会爬升。

  向杨:有趣的是就连比尔·盖茨也谈到要对机器人征税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 不过也有很多人批评他的这个观点。[葛兰荷姆:当然,是的。] 其中一个批评观点是,我们很难辨别哪种技术会与人类互补,哪种技术会取代人类。

  

  葛兰荷姆:——取代了人类,嗯。

  向杨:你怎么看待这条分界线呢?

  葛兰荷姆:呃,我认为,对机器人征税的这种想法,我不太确定比尔·盖茨是否在暗示,我们用税收来为那些被机器替代的人提供普遍的基本工资,[向杨:是的。] 还是说税收会被用作其他目的。

  向杨:他的理由是,我们既然对人类征税——

  葛兰荷姆:所以我们不妨也对机器人征税。

瓦尔姆多兑现承诺,马刺胜券在握:森林狼力拼湖人重生

  向杨:不妨也对机器人征税。

瓦尔姆多兑现承诺,马刺胜券在握:森林狼力拼湖人重生

  葛兰荷姆:但是他说没说要怎么处理从机器人那里征收来的税款呢?

  向杨:可能有些评论探讨得很详细,不过这倒不是重点——

  葛兰荷姆:是的,他的主要观点是,为什么我们不对机器人征税呢,因为我们正在用机器取代人类。嗯。[笑] 没错,我的意思是说,从上层那里获得一些收入,然后投入对底层的技能训练,[向杨:嗯。] 不管要花什么代价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,也不能给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提供收入。[向杨:是的。] 因为那样不劳而获的话完全是在剥夺他们的灵魂,糟糕透了。

  向杨:是的。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就提了一个建议,要创造所谓的“主权财富基金”。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来购买和投资股票或房产,然后给大众分红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如此便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种自动化的经济体中分一杯羹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这可能做到吗?我听到过很多人谈及此类听上去很神奇的主权财富基金。

  

公共财政(Public Finance)的壁画

  葛兰荷姆:那财富要从哪里来呢?

  向杨:从——

  葛兰荷姆:对顶层的人征税?

  向杨:是的,税收所得的钱会被投资到—

  葛兰荷姆:从顶层的人那里出钱。因为,目前,税收款被用来投资道路、桥梁和公共教育。所以等于是比我们通常能获得的钱又多了一部分,就是说你得向那些非常非常富有的人征税。[向杨:嗯。] 才能又这样的财富基金,是吧。

  向杨:是的,没错。我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特殊的税种,向特殊的人征收—

  葛兰荷姆:我理解。我刚才在想,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。我认为,我有些担心仅仅给予人们钱财,却不用他们为此付出,因为我觉得这种做法消除了激励机制,这样帮不了什么忙。不过,我的确认同,利用基金或者钱财来补贴必要的就业,[向杨:嗯。] 来让人们接受培训,比如,在职培训,从而激励公司雇佣人员并培训他们。我觉得这样利用资金很聪明,因为它让人们在工作时就能提升技能。

  向杨:有趣的是,我看到很多中国人在读一些描写未来的书籍。

  葛兰荷姆:是嘛?

  向杨:是那个,一个以色列历史学家写的,叫乌瓦尔·哈拉利。(注:以色列历史学家,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。国际畅销书《人类简史》的作者)

  

  葛兰荷姆:哦,我还没听过他。

  向杨:他有本书叫《未来简史》。

  葛兰荷姆:他叫什么来着?我要记下来,他的名字怎么拼?乌瓦?

  向杨:Y-U-V-A-L.

  葛兰荷姆:乌瓦尔·哈拉利。H-

  向杨:H-A-R-A-R-I.

  葛兰荷姆:-R-I.

  向杨:这本书很有趣,叫“Homo Deus” (注:有的译作《从人到神》。中信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的中文版标题为《从智人到神人》,林俊宏译)

  葛兰荷姆:人类什么?

  向杨:D-E-U-S,意思是“上帝”。

  葛兰荷姆:哦,Deus。

  向杨:书的标题是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(《未来简史》)在中国很受欢迎,在很多畅销榜上都看得到。

  

  葛兰荷姆:是嘛!我要下载下来看看。这是个未来主义作家。

  向杨:是的,他谈到了一个观点,比较激进。他说工业革命创造了工人阶级,下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,或是数据革命,将会创造“无用阶级”。他还说,我们现在是怎么对待动物的,那在未来我们就是怎么对待那些无用阶级的。

  葛兰荷姆:天呐。

  向杨:所以相当激进。[葛兰荷姆:天呐。] 不过,对某些人来说也相当开眼界。所以我觉得这些事也正在发生,但是——

  葛兰荷姆:尽管没有人这么描述,不过,的确是。

  向杨:是的,没有人用这种方式来描述。毕竟有些残忍,不过,[葛兰荷姆:嗯。] 我认为美国的下一波失业潮将会是卡车司机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大概有几百万人要失业吧,[葛兰荷姆:嗯。] 可能有300万人。

  葛兰荷姆:五百万,如果你把卡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都算上的话,就是自动驾驶的车辆。但是问题是,[向杨:嗯。],自动驾驶的周边有什么可能性?就是说自动驾驶的周边经济生态体系是什么,能创造怎样的就业?对吧?所以会有很多的…会有很多的应用程序陆续开发出来,提供服务,就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服务。但无论如何,这个市场很大,你说的没错,自动驾驶,这就是要发生的转变。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。[向杨:是的。] 我觉得,我们甚至都没有想到,我们目前甚至都没有设想一下,[向杨:嗯。] 不同的商业模式会由这件事催生出来。

  

  向杨:我对全球化的最终观点是一种更包容的全球主义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这个观点马云也谈到过,就是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主席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他还见过唐纳德·川普,[葛兰荷姆:哦?他见过?] 和川普谈了下在美国做些“小生意”的事,要为美国创造600万个工作岗位。[葛兰荷姆:原来如此。] [笑]

  

  葛兰荷姆:那还能算是小生意啊。[笑] 那简直是不得了的事啊。

  向杨:不过,这会是对全球主义的不同见解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他还谈到几百年前,全球贸易被几个帝国控制着。而在过去的30年里,全球贸易大概由6万多家大公司掌控。但是在未来,这个数字会增长为600万或更多。[葛兰荷姆:嗯。] 所以这将会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全球主义视角。

  

  葛兰荷姆:这真是令人向往。没错,令人向往。[笑] 我是说,如果结合目前华盛顿那边所传达的政治论调,简直就是一种疯狂。川普政府那儿传递的是反全球主义,筑起高墙,搞孤立。

  向杨:是的。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不能换个叙述方式来讲全球化呢。[葛兰荷姆:是的。] 希拉里竞选的时候对全球化以守代攻,她没把握住机会来——

  葛兰荷姆:解释全球化的优点。

  向杨:是的,全球化的信号应该是正面的。我认为大众也能够吸收这样的信号。

  葛兰荷姆:是的。那种诉诸于人们恐惧情绪的论调如此的激烈,[咕哝] 让我有些抓狂。

  向杨:非常感谢!

  葛兰荷姆:很高兴和你聊。祝你学业顺利!感觉你的思维很棒。

  向杨:非常感谢。

  葛兰荷姆:你对趋势和未来很敏锐。

  

专访全文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  

特别鸣谢Leon同学的英翻中

本文链接:https://jyty-9sports.com/post/521.html

转载声明: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!

上一篇   下一篇

相关文章

请发表您的评论